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

古典的電影名字配上許鞍華、張曼玉實在太吸引。《客途秋恨》是廣東地水南音,出自清朝,曲詞委婉,描述當時妓女們的生活與心境淒婉的情形。這名字正好配合一個日本女子嫁到中國卻沒有丈夫陪伴在左右的孤寂情況,許鞍華擅長表達的女性情懷亦細膩地呈現於電影中。

電影巧妙地剪接了曉恩(張曼玉演)的童年與現在。曉恩自小與母親葵子(陸小芬演)不親近,她被祖父祖母寵愛著,什至不跟隨葵子回港與父親相聚。葵子起初因為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而不受歡迎,往香港後卻成為一個終日沉迷打牌的女人。曉恩在傳統的中國家庭長大,回港後接受不了沉迷玩樂還被父親溺愛的母親,從此以後開始離家:在學校寄宿、往倫敦唸碩士。後來,曉恩隨母親回日本故鄉,因為語言不通,才開始了解母親當年的孤寂情況,並聽母親把多年的心事一一道出。

電影流暢自然、完全沒有煽情,境頭具有張力並恰到好處,而且拍得很有時代氣息。一開鏡的長直髮張曼玉穿著黑色背心喇叭褲,在倫敦街頭拿著相機和友人享受留學生最後的美好時光,與回港後被母親迫剪頭髮穿旗袍成對比;曉恩小時候背詩詞、聽祖父說對祖國、尤其是廣東的熱愛懷念,然後小個子的她睡在祖父肚皮,結尾時她回廣東探望中風的祖父時,憂傷地說:「只是他的肚皮還承受到我的重量嗎?」使人心酸;葵子迫曉恩穿水手裝剪冬姑頭上學,而後來到曉恩自己到日本看見當地學生都是如此裝扮的恍然大悟;兩母女在溫泉聊天,然後母親表示還是想念廣東菜……

有人說這是許鞍華半自傳式的故事,然而她確是勾起人對家的感思。每當曉恩看見有關廣東的消息時便忍不住一再追看,儘管四處飄泊,在她而言,小時候祖父給她的灌輸印象深刻,不能忘懷。葵子說:「人不親,土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故鄉的圖畫。只是,若離開了一個地方太久,回去時恐怕已塵滿臉、鬚如霜,時過境遷,縱使相逄不相識了。一個家,究竟經歷多少時代多少風雨才成一個家啊!

只是秋天又來了。客途秋恨,縱使心似轆轤千百轉,無論在哪裡,千言萬言,總是拿開一本宋詞便能道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